慢性宫颈炎如何治疗
来源:来源:芜湖广济医院 时间:2020-08-27 09:23:18
来源:来源:芜湖广济医院 时间:2020-08-27 09:23:18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2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1.1中药制剂
常见的有康妇消炎栓、西瓜霜喷剂、云南白药、复方沙棘籽油栓等,口服有宫炎平、抗宫炎片等,效果均不理想,治愈率较低,主要用于物理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1.2西药治疗
常见的有硝酸银、爱宝疗、三氯醋酸等,针对病变组织及柱状上皮的蛋白凝固而使之脱落达到治疗的目的。对宫颈管内有脓性分泌物,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全身抗感染药物。
1.3α-干扰剂
干扰素可促进鳞状上皮化生、组织修复、干扰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等,使用干扰素局部上药,疗效较高,并可增强抗生素的作用,据报道有效率为90%以上。常用α-干扰剂包括奥平、安达芬等。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慢性宫颈炎有效方法之一,常见的有红外光、波姆光、微波、红外线凝结法、聚焦超声治疗等。
2.1微波
微波的微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凝固破坏组织的周围基底部位血液增加、代谢加强、营养改善、再生加速、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达到组织修复的目的,具有治愈率高、出血量低,愈合快,基本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2.2激光
激光治疗是一种高温治疗,温度可达700℃以上,主要使糜烂组织炭化结痂,待痂脱落后,创面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治疗宫颈糜烂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其优点除热效应外,还有压力、光化学及电磁场效应,可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
2.3冷冻
利用高压气体(二氧化碳或笑气)通过小孔膨胀产生急剧降温来冷冻探针头端和周边组织,使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变性而脱落,促使新生鳞状上皮覆盖创面而达到治疗目的。
2.4红外线凝结
利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一定光波能量的照射量不同选择性的吸收的特点而发挥作用,红外线光波较长,发热性能明显,对组织穿透力强,使病变局部组织水肿、变性、脱落,终为新生鳞状上皮细胞覆盖而治愈,该法不良反应少,但疗效一般。
2.5波姆光
通过破坏宫颈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使之坏死脱落,鳞状上皮新生。运用波姆光治疗仪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细胞代谢,提高修复病灶的能力,不损伤肌层,不形成瘢痕,日后不影响宫颈的弹性。照射糜烂面便其呈均匀的灰白色为止,治愈率可达80%以上。
2.6聚焦超声治疗
利用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热效应、空化效应等生物效应来治疗宫颈病变组织。由于病变组织细胞对超声波的作用更为敏感,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原理是将焦点设定在炎性病变所在的深部宫颈间质,从内而外地选择性损伤病变组织细胞,不损伤表面组织,无组织缺损,保留官颈结构,治疗后组织弹性及功能可恢复正常。
3.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常用于重度宫颈糜烂、糜烂面较深以及上述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
3.1leep刀
Leep刀是一种超高频电刀,通过Leep金属丝传导高频交流电,在接触组织时,因组织本身的阻抗吸收电波产生热量后快速切割组织,不影响切出组织及其切口边缘的组织特征,切除的组织完全可用于病理学检查,是一种新型的切除大块组织的电切疗法。切除病变的范围大,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适用于切除糜烂面积大,且深及、肥大者。
3.2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
该种方法主要用于宫颈管内的良性病变,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有效且侵犯性较小。宫腔镜电切术具有靶向性,能够对病灶及时发现和诊断,达到诊断、治疗双重效果。因容易把握手术切除范围及深度,避免盲切情况,不会导致宫颈正常细胞和间质损伤,且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
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方法较多,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判断。
上一篇: 妇科B超检查二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