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来源:来源:芜湖广济医院
时间:2022-10-28 17:18:55
近日,我院心内科、手术室、影像科医护人员以快速的应急能力,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案列回顾
78岁的钱大爷(化名)患有老年痴呆症3年余,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200mmhg。因突发胸闷憋喘不适几个小时不见缓解,且伴有全身出汗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家属急送我院就诊,门诊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我院心内科收住入院后,给患者进行了肝肾功能、心功能检查。患者的N端-B型钠尿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数值均超出正常范围的几十倍之多。
依据各项检查结果及症状,心内科李泽厚主任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Ⅱ级、高血压3级。
与家属沟通后,行急诊CAG(冠状动脉血管造影)+PTCA(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复查造影提示残余狭窄小于5%,无夹层及穿孔。
病人出院后,家属为感谢我院心内科对患者的紧急救治,特送锦旗以表感谢。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而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最初是从血管内膜开始的,最后会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的狭窄,斑块表面有一层“帽子”叫纤维帽,里面有积聚的脂质池(脂类物质堆积在一起),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粥样硬化。
冠心病有稳定型冠心病和不稳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冠心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冠心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粥样斑块不稳定(纤维帽薄,脂质池大,炎症细胞多),引起斑块的糜烂、破裂,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就会造成急性冠状动脉堵塞,从而引起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肌坏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
根据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程度,AMI引起的心力衰竭按Killp分级法可分为:
心梗早期有哪些预警信号
心梗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常常位于胸部,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钝痛等,可放散至左肩部、左上肢、背部、下颌部,也可能表现为咽部紧缩感。胸痛通常持续10~20分钟以上,伴有出汗、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心梗发生前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对于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一旦出现心前区不舒服、心慌、腹痛、头晕、血压突然降低、晕厥等,都要警惕。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继而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人群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吸烟、超重或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另外,如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的人群,也要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